舒淇黎明20年:当年被骂“配不上”,如今她让四大天王高攀不起?
说真的,当年那事儿闹得挺难看。1998年《玻璃之城》剧组,舒淇和黎明被拍到手牵手逛夜市,消息一出,黎明粉丝差点把舒淇骂“化”了。“脱星也敢攀高枝”“滚出娱乐圈”的评论刷满论坛,连黎明父母都放话“绝不会认这种儿媳”。
后来黎明上金星秀,被问分手原因,只淡淡一句“人家结婚了,再提不好”。可谁忘了?当年他被传“为爱自杀”送医院,记者堵着问,他才红着眼圈说“只是录歌到凌晨五点”。舒淇更绝,上综艺被追问恋情,直接摇头“没在一起过”。
偏见这东西,比镜头还毒。那时候的舒淇,拍过风月片是事实,可她在《玻璃之城》里演的韵文,眼尾那滴泪,比多少科班出身的演员都有戏。偏偏没人看这些,都盯着她过去的标签,觉得她就该被钉在“低俗”的柱子上。
黎明不一样。四大天王的光环太亮,《今夜你会不会来》唱遍大街小巷,演《甜蜜蜜》拿奖拿到手软。粉丝眼里,他就该配个“根正苗红”的名门淑女,舒淇这种“有污点”的,连做朋友都嫌跌份。
展开剩余72%转型从来不是喊口号。黎明后来拍《梅兰芳》,为了演好青年梅兰芳,提前半年学京剧身段,减重15斤,把那种温润又倔强的劲儿演活了,才算甩掉“情歌王子”的壳子。可舒淇的转型,比他难十倍。
她接《美人草》,演个在云南插队的知青,晒得黢黑,穿着打补丁的衣服,把少女的懵懂和爱情的无奈揉碎了演。2005年《最好的时光》更狠,三个时空三个角色,民国艺伎的隐忍、60年代少女的炽热、现代女同的挣扎,她像换了三个人,直接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杯抱回家。
那时候就该有人发现,这个女人不简单。可偏见的惯性太大,直到她嫁冯德伦,还有人酸“高攀导演”。冯德伦是谁?90年代就和她合作过《美少年之恋》的老朋友,两人认识20年才结婚,婚礼低调到只穿牛仔裤,却比多少明星的世纪婚礼都踏实。
黎明后来也结婚了,娶了跟了自己多年的助理阿Wing,生了个女儿。今年3月有人拍到他去学校参加女儿运动会,穿运动服戴棒球帽,混在家长堆里毫不起眼。这些年他除了偶尔出首老歌,大荧幕上几乎见不到人影,活成了“退圈老干部”。
20年,足够一个人脱胎换骨。
今年舒淇直接“开挂”。5月和易烊千玺演的《狂野时代》拿了戛纳评审团特别奖,7月更炸——她自编自导的《女孩》,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。要知道,这可是多少导演挤破头都进不去的圈子,她第一次当导演就做到了。
电影讲的是三个女孩在大城市打拼的故事,镜头里那种细腻的女性视角,连评委都说“看到了华语电影新的可能”。网友扒出她为了拍这部戏,在片场跟灯光师学布光,跟剪辑师熬大夜,连分镜脚本都改了12版。
现在再看,谁还敢说她“配不上”?当年那些骂她“靠身材博眼球”的人,大概没料到,这个被偏见追着打的女人,会靠自己一步步走到国际电影节的评委席旁。而当年被捧在云端的“天王”,反倒成了娱乐圈的“背景板”。
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。它没放过任何一个偏见,也没辜负任何一份努力。舒淇用20年证明,标签是别人贴的,但人生是自己活的。你可以看不起我的过去,但你必须承认我的现在。
实力,才是娱乐圈的硬通货。那些靠流量和人设撑着的,早晚被时间淘汰。只有像舒淇这样,把每一次质疑都当成动力,把每个角色都演成勋章,才能真正在这个圈子里站稳脚跟。
偏见会消失,光环会褪色。但一个人拼出来的底气,永远不会过期。
声明:本文中信息来源于网络,不保证完全正确无误,仅供参考。
发布于:江苏省尚红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